喑哑的成因及施治
一、喑哑形成原因初探
作为普通人,一个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当你讲话讲得很多的时候,你的声音也会沙哑,有一个词正好可以形容,那就叫做“口干舌燥”,这也就是说当咽喉部位津液不足的时候,会声音嘶哑,这在西医中称之为喉咙发炎。在电影电视的场景中,这样的案例很多,在病人奄奄一息的时候,或者是在缺水的状态下,病人往往话都讲不出来。特别是有些老师上课时间一长,这个喉咙就吃不消,这也就是说我们讲话非常耗费津液的,耗费肾阴的。正如《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中有这样的记载:“邪入于阴,转则为喑”,这里的“邪入于阴”指的是病邪侵入五脏经脉,即心、肝、脾、肺、肾五脏。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因此“邪入于阴”就是指病邪已入五脏经脉,导致五脏受病。这个邪通常指的就是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我们都知道,汽车发动机没有润滑油,不能工作会马上爆缸,我们的咽喉或者我们的肺,如果没有津液的润滑,自然发热口干也就说不出话来。邪入五脏,这是根本的原因。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中还有这样的阐述:“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则转为癫疾;邪入于阴,转则为喑;阳入之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这里和上面一样,也是说邪入五脏,就会声音说不出来。
《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有:“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之说,也就是说声音的,老家在会厌。《灵枢·忧恚无言篇》还说,“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至,故无音”,也就是说寒气如果作用于会厌部位的话,就会发不出声。而音是由于发出来的声从而不能向下传达造成的。这也就是说声和音它们不一样,这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声音是合在一起的,有些区别。声是需要动,也就是说当会厌部位很寒的时候,由于寒则凝,也就是不能动弹了,自然发不出声。我们平常所说的声波其实就是声音振动所产生的结果。声发出来之后,需要通过水的润滑,才能够形成音,就像河水的瀑布一样,上面的水撞击到下面的水之后才会形成音,当飘在空中的水没有接触到下方水体的时候,是没有音的。同样夜打芭蕉雨,雨水打到芭蕉叶扇才会有声音,在空中是没有声音的,这样就很容易让我们理解这个会厌所发出的声,必须落到我们的肾水中,才会形成音。所以《黄帝内经》说,“发不能下至则无音”。故宋代《仁斋直指牛遥习》指出:“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肾才是声音之根,其原因就在这里。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金实则无声,金破碎亦无声”,形象地说明了失音有虚实之别。金实就是指肺金有东西卡到了,或者咽喉部位长了东西,日常生活中那些喉癌的人就是金实,寒凝才会金实。金破呢,指的是声带破裂的,这些人也发不出声音。金破的原因呢?或许是寒实所形成,或者是外伤,因寒凝之后声带不具备弹性,一拉就破,总之原因就在寒。
上述分析了寒热两种不同情况对喑哑形成过程的影响。对于五脏而言,五脏生病导致声音沙哑的原因在于五脏的经脉与咽喉有密切关系。具体来说:
手少阴心经:循行于咽喉;
手太阴肺经:循行于咽喉;
足太阴脾经:循行于咽,连舌本而系于舌下;
足厥阴肝经:循行于咽喉;
足少阴肾经:循行于咽喉、系舌本。
因此,五脏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发生病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咽喉,从而导致声音嘶哑。这不仅仅只是存在于理论中,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就比如说经常吸烟的人,就特别容易声音嘶哑、而且还总犯咽炎。这是因为肺阴不足,导致虚火灼伤了我们的咽喉所致。再比如说,很多肺癌患者,他们很容易出现的现象之一就是声音嘶哑。这就是如上文中所述的金实。再比如说,肝火上炎的人,咽喉也容易发生肿痛,声音自然而然也会变得粗哑了。还有患有脾虚气弱的人,他们说话出声,声音会变得异常暗沉、沙哑,低微。因为他们气不足,所产生声的波动幅度比较小的缘故。这也就是说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各条经络都循行于咽喉部位和舌下舌本,任何一条经络的阻塞或者阴虚,很容易造成声音沙哑或者发不出声音,这就告诉我们五脏需要共同协作,而不是单打独斗,任何一个脏腑的偏强或者偏弱都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几乎所有的病都来自于阴阳的不平衡,所以易经中的阴阳平衡才是王道,咽喉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没有阴液,声音无介质可出;没有阳能,声音无启动的动力,而阻塞是威胁任何一方的存在。
综上所述,寒邪入于会厌部位,造成毛孔等凝滞,时间一久,从而造成内部的热不能够散发,形成痈实,声音不能出来。通常而言,治疗声音沙哑会采用疏风解表和清润咽喉的方法。多数情况下,都会有风寒表证和会厌火症。这也就是说会将解和清热的方法同时用上。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寒里热。
二、喑哑的治疗方法初探
(一)外寒里热造成的喑哑
我们说小青龙汤运用于表寒里也寒,大青龙汤运用于内热外寒,也就是说在临床实践中以大龙青龙汤为主去热,热的多寡可以决定石膏用量的多少。解表用的是麻黄汤,去热用的是石膏,合在一起就是大青龙汤。当然去热的中药还有很多,比如夏枯草、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薄荷,槐花等等,你不用石膏,用这些也可以。解表最强的药就是麻黄汤,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合在一起叫做还魂汤,当身体的阳不足的时候,这个药就是最好的药,可以把一个人的魂从另一个世界找回来,可见这个配方的威力之大。从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喑哑有热有寒,单一的清热解毒或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时间一久,你就会落下咽喉炎的病根子,表寒,不去除,再清热解毒也都是空的,寒客于肺,热壅于肺,阴阳交织、浊生其中、升降不通。
生活中也有很多小偏方,比如紫苏茶盐去哑法。组成:茶叶3克,苏叶3克,食盐3克。制作方法:先用砂锅炒茶叶至焦,再将食盐炒至红色,同苏叶加水共煎汤服,每日2次。
(二)虚劳纯热证造成喑哑
由于长时间讲话会阴液不足,从而造成口干舌燥而引起声音沙哑,这种喑哑很好治,只需要单独的清热解毒就可以了。下面有几个小偏方,收藏好会有大用处。
其一,金针菜蜂蜜浸漱咽喉法。组成:金针菜(黄花菜)50克,蜂蜜适量。用法:将金针菜加水一碗煮熟,调入蜂蜜,含在口中浸漱咽喉片刻,徐徐咽下。每日分3次服。功效:可清热利咽,用治声带劳累引起的声音嘶哑。
其二,葶贝豆根汤。组成:贝母、葶苈子、山豆根各10克。用法:煎水约200毫升,早晚分服。功效:适用于咳嗽音哑、发热、黄痰、气促、咽喉肿痛等症。贝母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山豆根又叫苦参,这个药很苦,其苦胜比黄连,苦能去热。葶苈子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之功效,张仲景有葶苈子大枣泻肺汤专门用来泻除肺部的臃肿。
其三,鸡蛋清法。用生鸡蛋一个,生鸡蛋一个,将鸡蛋打破入碗中,加蜂糖调匀,用适量热开水冲沏(刚烧开的最好),每晚睡前服用。功效:可滋阴润燥,用治声音嘶哑。说到这个鸡蛋清,其实这里面有《黄帝内经》的取向比类法,这是民间传下来的一个几千年的古方,鸡蛋的心鸡蛋黄,本身就是凝结在一起的,现在你把它打散,寓意着热就会从心脏发散,热一发散就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再加上鸡蛋清滋润生津。一个把热散掉,一个又补足津液,这样声音沙哑问题就解决了
其四,门冬大海青果汤。组成:麦门冬、胖大海、青果各10克。制用法:以滚开水浸泡10~15分钟,待温后不拘次数频频润喉。功效:适用于声带发音劳累引起的声音嘶哑。麦门冬就是麦冬,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你看它长在地底下就知道了,我们说长在地下的滋阴,长在树上的助阳,越是长在树冠顶层的果实阳性越强,麦冬胖胖的里面全部都是水分。青果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功效,可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痰黏、烦热口渴等症状,还能解鱼蟹毒。胖大海有解毒利咽、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小时候读书不知道节约用嗓,一天到晚拼命地读书,喉咙念沙哑了,用胖大海泡水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这味药很好用,而且记忆非常深刻。
其五,芥穗杏仁桔梗汤。组成:荆芥穗、杏仁、桔梗各10克。制用法:煎水约100毫升,不拘次数,频频下咽。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恶风、声音嘶哑、微咳、微热等症。
除了上述5个小偏方之外,民间还有其它很多的小方法。几乎所有的清热解毒的药都有这个功能。如用百合、麦门冬、紫苑配伍,既能化痰又能润肺;薄荷、菊花配合组成清热解毒的强强联合的“联军”阵营。用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组成“去热三国”。用咸橄榄、竹叶、乌梅、绿茶组成清咽润喉“四勇士”汤。具体用什么方法?临床的时候看症状,其二看取用药材的难易程度,如果正值秋天菊花盛放的季节,那就是采两朵菊花泡泡茶就能解决问题。茶叶每家都有,泡一杯浓绿茶加点蜂蜜也能解决问题,如果厨房里有蜂蜜,蜂蜜鸡蛋清也能解决问题。总之方法很多很多。
甲辰年,在雨坛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正规平台,配资方式,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